5月23日,神华国华电力对外发布消息称,惠州发电公司供应的第一船进口煤“碧华山”轮卸煤完毕,国华电力公司沿海各分公司全面接收进口煤,并且接收进口煤的分公司拓展至台电公司、徐电公司、港电公司、绥电公司、宁电公司、太电公司、舟山发电公司、惠电公司共8家,较去年增加4家。预计到5月底,国华公司接收进口煤将超过200万吨。
贸易生态
进口增长的背后,是更为激烈的竞争。作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贸易商,神华也遭遇了冲击。据上述内部人士透露,2012年,神华集团进口煤炭2500万吨,今年第一季度进口500万吨,和去年第一季度持平,但公司定下的全年目标是3000万吨。“对于今年而言,完成目标的难度很大。”
相较于国内其他民营贸易商,神华采用的模式是先找用户,然后再到国际市场购买,同时直接将进口煤运输到电厂码头装卸,而贸易商一般不受模式限制,可以将煤运输到港口后再进行分销。此外,由于海外运输船只吨位较高,很多电厂码头不能直接停靠。
事实上,我国沿海地区贸易商基本采取的也是现货购买的模式,与日韩长期依赖进口的国家模式不同。“日本以长协为主,我国以现货为主;日本对煤炭供应的要求,首先是保证供应,其次是质量要高,最后才是价格合理。由于我们国家自己产煤,且煤种较多供掺混,因此只追求价格的便宜。”之前一直在中煤集团从事进出口贸易的黄腾向记者介绍道。
因而,贸易商的生存方式不尽相同。几年前,面对印尼煤矿投资预期高回报的诱惑,一些江浙煤老板也加入了收购当地中小煤矿的热潮中,对于政局不稳的当地而言,其中高风险也不能忽视。
据介绍,在煤炭进口贸易中,通常按卸货港的发电厂锅炉设计参数来选定发运煤炭的硫份、发热量、挥发份、灰分和灰熔点等指标。在印尼,由于受到港口的基础设施限制,通常印尼煤炭借助装船掺配、卸船掺配两个过程,混配出符合贸易指标的煤炭。然而,上述混配过程为当地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虽然初始驳船和末尾驳船为正常货物,中间驳船夹杂高硫或低卡的劣质煤炭以次充好。
这样的经历在中国贸易商的身上时有发生。对他们而言,与矿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尤为重要,不但可以取得一手煤源,中间商环节的减少降低了成本。
“对于有实力的企业来说,沿海贸易与国外的矿产商直接联系,但大多数企业做不到。”刘凌云说。
在华南,进口贸易商多为地方民营企业,他们对价格更为敏感,伴随着市场变动,定价体系也进行调整,并且拥有固定堆场,可直供电厂也可场地分销。“他们是很强大的一个群体,可将利润空间压到最小甚至有些企业能亏损销售。”上述神华销售公司人士表示。
“对于大型的贸易商,即使实体贸易利润不高他们也会做,他们一般会选择在远期买入期货,实体贸易是可能小赚,而利用金融工具赚钱。”张志斌解释说。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那么多企业加入到“海外寻煤”浪潮中。
设置天花板?
如火如荼的进口煤贸易,也引起了国内煤炭企业的注意。他们甚至联合起草了一份限制外煤进口的意见书,呼吁政府控制劣质煤炭进口。
近日,这一呼吁得到了回应。
由国家能源局拟定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对进口煤炭提出了一系列限制条件。具体要求:进口动力煤含硫量不大于1%,灰分不大于25%,发热量不小于19MJ/kg(发热量约4544大卡/千克)。
这份以环保名义出台的征求意见稿引发了贸易商以及用户的不满。
“‘劣质煤炭’的优势是因为其天生的缺陷,价格的低廉,如果掌握了使用方法,就能获得超过优质煤炭的高性价比,为企业带来利益。在地球上,‘劣质煤炭’资源丰富,伴随着优质煤炭的超量消耗,‘劣质煤炭’的应用,将会更加拓宽能源供给渠道,解决能源的瓶颈约束,这无疑将会降低基础工业产品成本,不应盲目的取消劣质煤应用,而是应研究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黄腾说。
在贸易商们看来,虽然限制进口煤短期内导致国内煤价抬高,但是给国外优质煤留出更多的空间。因此该政策对于阻止外煤进入是不可行的。国家不应一味制定政策限制劣质煤进口,而是应制定政策监督劣质进口煤在国内的排放。“这样做并不能真正限制进口煤的进入,我们可以把煤炭可以放在保税区里,混掺后再出关,或直接在印尼等出口国混掺后再出口等等。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认为,买卖双方具有两面性,对于卖方有利,对于买方就有害,限制了煤炭进口,对煤炭生产、经营企业有利,对下游的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企业就没有好处,增加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他们也会反对。在市场买卖双方对峙,供求双方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好。
此外,《办法》中对进口商设定准入门槛,要求煤炭进口企业注册资本金在5000万元以上,近三年煤炭贸易量在100万吨以上,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与进口规模相适应的设施和储煤场所,有25万吨以上的堆场条件等。
在黄腾看来,正是越来越多的贸易商活跃于进口煤市场,中方企业在进口煤定价中占据更高的话语权,提升了议价能力。
对于进口煤提出的种种限制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中国自主生产煤炭与进口煤炭比较,竞争力如何?
“虽然自2011年4季度以来,由于我国煤炭市场疲软,供过于求,煤炭价格大幅度下滑,不过和从国际煤炭市场进口到我国沿海地区相比仍然没有进口煤价格低,为什么我们的生产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那么高,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这些都需要总结。”李朝林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