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集团似乎找到了消化此前囤下的数以千万吨煤炭资源的应对之策。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对宁东煤化公司进行增资扩股组建合资公司,增资扩股完成后双方持股比例均为50%,宁东煤化公司名称拟变更为国电中国石化宁夏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暂定名)。
依照资产评估结果,长城能化现金增资金额为24.42亿元。双方将就宁东煤化公司下属的多个煤业公司进行合作。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长远性课题研究室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石化与国电就煤化工领域的交流早有所为,“中石化已经在煤化工方面积累了先进的技术,而且也已准备了好几年。”
国电再甩包袱?
对于此前大肆收购煤炭资源的国电集团而言,几度出售旗下煤矿资产后,此次捆绑中石化再度对宁东煤化公司进行“开刀”则颇具变相处理之意味。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三个月时间里,国电集团就已经对下属资产进行了密集出售。今年9月4日,国电集团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旗下国电丰城煤业有限公司持有的丰城市宏业煤矿和中兴煤矿两家煤矿96.36%和96.59%的股权。
仅仅三天后,国电集团下属国电云南电力有限公司又在北京产权交易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国电罗平煤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和6841.87万元债权,挂牌价格为1.35亿元。与此同时,国电安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也在当日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拟以5748.24万元的挂牌价格,将所持有的安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2.35%的股权挂牌转让。
国电电力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由于挂牌出售的资产多数为收购所得,但收购完成后却难以实现经济效益。
公开资料显示,英力特集团成立于2000年6月,于2009年被国电电力收购,而彼时,对于国电电力的这一收购,业内人士也曾表示,其“战略意义大于实际贡献”。
而除此以外,亏损和高负债率则是这些被甩“包袱”的另一最大共同点。
本报记者注意到,成立于
来自国电电力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底,这家英力特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资产总额为92.11亿元,
但其负债总额则为71.65亿元,负债率也已突破78%的红线。而针对如此一块高负债资产,国电与中石化的增资扩股举动则无疑是一拍即合。
“中石化想获得更多的煤炭资源发力煤化工,国电现在又在对资产进行调整,双方都有各自的诉求。”中电联人士说。
事实上,国电电力高企的负债率也是其不得不对宁东煤化公司引入“外援”的关键原因。
而在此之前,英力特集团曾宣布,将砸下97亿元建造宁东煤基多联产化学工业园,“对于负债高企的国电来说,这笔资金有点大。”
油企抢煤
中石化联手国电大举进军煤化工或许即将拉开国有石油巨头抢滩煤炭“黑金”的又一轮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