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三年度煤炭产业景气指数为98.0,比上季度下降1.4个点,降至十年来新低。
比起七八月份煤价一轮又一轮的跌势,10月份以来的产销形势明显回暖。从动力煤平均价格走势图看出,今年的煤价正像一条“滑梯”曲线。年初开始到5月,一直处于缓慢下降趋势,随后进入了一段将近13周的快速下滑期,最终收于626元/吨。从
10月份以来,随着经济筑底企稳、下游钢铁建材等行业生产趋稳、电煤冬储煤需求回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国部分煤炭主产区煤炭价格逐步止跌回升。
10月份,山西省煤炭市场出现回暖,动力煤价止跌回升,焦煤市场山西焦煤集团也于
山东省煤炭价格逐步止跌回升,兖矿等省内煤炭企业也纷纷上调价格,涨幅在10-30元/吨之间,省内鲁西南等地的煤企也纷纷上调出厂价格。
陕西、内蒙古等地坑口煤价每吨也有5-10元不同程度的上涨。那么,本次煤炭价格上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呢?
随着天气转凉,冬储煤需求增加,同时受安全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煤矿停产、限产情况明显,煤炭产量有所下降,缓解了此前煤炭供应过剩现象,大秦线
但是,煤炭需求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形势、煤炭库存、行业数据再次抑制住了煤价上扬。
秦皇岛煤炭市场上,部分煤炭经销商将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煤报价到635-640元/吨,发热量5000大卡市场煤价格报价到550-555元/吨,本周煤价已不再上涨,出现颓废态势。这是8月份至今,北方秦皇岛港口下水的市场煤价格首次走稳,并出现下调态势。
发热量5500大卡/千克市场动力煤:在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国投京唐港、京唐港、天津港和黄骅港的主流成交价格分别报收635-645元/吨、635-645元/吨、635-645元/吨、645-655元/吨、645-655元/吨和640-650元/吨, 其中,在曹妃甸港的交易价格区间比前一个周期下降了5元/吨;在其它五港的交易价格区间与前一个周期持平。
发热量5000大卡/千克市场动力煤:在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国投京唐港、京唐港、天津港和黄骅港的主流成交价格分别报收555-565元/吨、555-565元/吨、550-560元/吨、560-570元/吨、560-570元/吨和560-570元/吨。其中,在京唐港的交易价格区间比前一个周期下降了5元/吨;在其它五港的交易价格区间与前一周期持平。
首先,全国主要电力企业的煤炭库存继续增加。据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统计,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下游的采购积极性很难提起来,煤炭市场很难有切实的好转。
其次,10月初,受大秦线检修影响,秦皇岛港煤炭库存跌破600万吨大关,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始终处于500万吨左右的水平。随着大秦线检修结束,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的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显著回升。
据报道,日前,太原铁路局召开大秦线货源组织会议,冲刺铁路运量。按上述会议要求,自
秦皇岛煤炭网数据显示,检修期间大秦线日运量达到100万吨。检修结束后,大秦线日运量约增加30万吨。目前秦港的调入量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港里的库存还在上升,而出港的数量没有增加。
目前,主要港口的“煤炭库存与船舶比”进入偏高区域。根据监测的秦皇岛、曹妃甸、京唐港(东港区)三港的“煤炭库存与船舶比”指标,在8月初进入合理估值区域、经过此后近三个月的平稳运行、对市场动力煤价格形成支撑之后,
第三,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冬季,北方地区降温供暖,使得取暖用煤的需求增加。但是煤炭市场上取暖用煤占煤炭需求的比例非常低。煤炭的主要用途还是工业,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发出来的电主要也是工业用电,取暖用电用煤,占比基本上2-3%。
大风降温、下雪结冰主要影响公路和航空运输,对铁路的影响不大。近年来,伴随着全国铁路改扩建,煤炭铁路运输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煤炭公路运输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特别是今年,全国煤炭铁路运输能力有较大富裕,几条主要运煤通道运量严重不足,都在为完成全年的运输任务发愁。而且铁路的防灾、减灾、除灾的能力历来很强。因此,全国性大范围恶劣天气会造成煤炭运输困难、煤价有较为明显涨幅的担心没有必要。
虽然大风降温、下雪结冰会造成局部煤价可能会有小幅动荡,对国内动力煤供求和消费产生一定的支持作用,但煤炭价格不可能因为天气变冷而得到提振。自然因素不大可能影响目前煤炭市场整体的情况。
第四,煤炭消费增幅明显回落。发改委发布的前三季度煤炭生产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煤炭生产、运输、消费增幅回落,库存上升,价格下降。其中火电行业耗煤回落12.3个百分点。9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2.87亿吨,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主要港口存煤4076万吨,同比增长53%;煤炭企业库存9800万吨,同比增长70%。
种种迹象显示出,四季度,中国经济依然处于趋于触底企稳的态势中,数据说明我国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较大压力,经济触底企稳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同时电厂和全社会的高库存,电厂日耗中位、电煤需求增量有限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煤炭市场的转好。
煤炭的几大消费行业依然不景气。全国粗钢产量在经过两个旬度的超4%环比上涨后,在10月下旬又重新回到下行区间。中钢协最新旬报显示,10月下旬重点大中型企业粗钢日均产量为151.95万吨,较中旬下降5.39%,全国粗钢日均产量预估值为192.57万吨,环比下降3.67%。也促使国内煤价难以大幅上扬。
此外,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履艰难,全球经济衰退阴影挥之不去,国内经济不会独善其身,韩国、日本等国家煤炭消耗减少,购买力降低,造成国际市场供大于求,澳洲、南非等国煤炭低价抛售。两个月来,澳洲煤价格始终在80美元/吨左右徘徊,处于低位。目前,澳洲煤到岸价已经低于北方港口动力煤到岸价几十元,遏制了国内煤价的大幅上调。
从7、8、9月份煤炭进口回落之后,国际市场煤价9月份又有一个回头,因为国际煤价相对更低,进口煤又具有价格优势,10月11月进口煤会多。
对于此次煤价涨势终止,业界并不感意外。分析认为,虽然前期降温、降雪等天气及大秦线检修,给一直保持观望的电企施加了一定心理压力,助推了他们的购买行为,但是经济形势、煤炭库存、行业数据问题并未实质性改善,再次抑制住了煤价上扬。
预计年底前,国内煤炭价格仍将以稳为主,不排除再次小幅下跌可能,全国煤炭运输仍然处于不温不火,紧张有序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