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炭行业分析师李廷认为,大家都想提高就地转化水平,减少资源直接外调。从地方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合情合理,毕竟要发展地方经济,不能仅仅依靠挖煤,最起码要延长煤炭产业链,国家“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中也提出过类似的意见,那就是高耗能产业布局要向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区集中,在这件事情上,中央和资源地政府是一致的。
同时,李廷也表示,鼓励资源就地转化,应该把握一个度,加大就地转化力度不等于减少调出。这两者是要完全区别开来的。未来调出量肯定还会增加,尤其是山西、陕西和内蒙这三大主产区。只是未来煤炭产量增量中应该会有更多的煤炭实现就地转化,一来能够避免长距离运输造成能源浪费,二来能够确确实实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煤炭专家、山东兖矿战略研究院院长牛克洪认为:“在煤炭产业大干、快上的背景下,地方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可以促进煤炭产业链延伸,为资源产地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但行政干预有违市场规律,资源地应视生态环境、市场环境、资金、技术等条件,因地而异发展煤炭转化项目。”
中国煤炭工业研究中心主任贺佑国说:“煤炭就地转化率能否提高单靠行政命令难以实现。煤炭资源需要依靠市场配置,计划经济手段的最终功效仍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