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行业正面临增产不增效、企业低效益的困境,煤焦油加工是焦化企业创效的有效途径。但目前煤焦油加工产业受原料供应紧张、装置开工负荷低、深加工程度不够等因素制约,必须走大规模集中精深加工的路线,延伸产业链,拓展开发市场稀缺的特种和高附加值产品。这是中国化工报记者从7月25日于河北邯郸磁县举行的2014年第二届中国煤焦油深加工技术发展论坛上了解到的。
据与会专家介绍,煤焦油经加工可生产多种产品,为现代精细化工产业提供稀缺资源。因此,在焦化行业整体盈利不佳的情况下,煤焦油加工是企业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我国煤焦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煤焦油加工有着自己的优势。
石油和化工工业规划院高级工程师卜新平认为,我国煤焦油加工产业存在着原料供应紧张、装置加工能力扩建速度快、开工负荷低、下游深加工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等问题,破解的方法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生产纯度高、市场稀缺的产品。未来煤焦油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是装置将逐步趋向集中化和大型化;加工深度将会不断提高,加工工艺及加工技术将向节能、高效率化和清洁化推进;随着用户需求的高端化,产品质量及品种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杨文彪指出,目前我国煤焦油总产量在2000万吨。我国煤焦油加工已建成125套装置,产能超过2200万吨/年,分布在110余家企业。其中30万吨/年以上加工企业总产能达到1247万吨/年,占总产能的50%以上;达不到准入运行条件的装置有35套,其中产能小于10万吨/年的有20套。这上百套煤焦油加工装置,要争夺2000万吨煤焦油资源,使得原料供应紧张问题凸显,同时装置开工负荷较低。
在我国煤焦油加工产品中,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非常低。只有大规模集中进行煤焦油的精深加工,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杨文彪表示,在竞争激烈的煤焦油加工产业,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纯度、拓展产品的用途与价值。譬如,通过洗油、蒽油、粗酚等产品的深加工提取宝贵的化学产品,一些煤焦油加工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煤焦油中稀缺多环杂环芳烃结构物质如甲基萘、蒽油、吡啶碱类化合物等物质的提取加工,结合新材料、新医药的开发,也将为煤焦油加工闯出新天地。
杨文彪表示,煤焦油加工涉及精细化工、碳素、医药、染料、建材等多个领域。构建产业链,细化产业分工,实现优势集合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是煤焦油加工的最终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