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镁业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logo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订阅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金属镁

镁合金产业发展报告(一)

发布时间:2018-02-26 12:58:05 来源:材料+ 查看次数: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的消耗与日俱增,金属矿产资源逐渐趋于枯竭。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在地壳表层金属矿的资源含量为2.3%,位居常用金属的第4 位,此外在盐湖及海洋中的含量也十分可观,如海水中含量达2.1×1015 吨。在很多金属趋于枯竭的今天,加速开发金属材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由国际著名合金专家联合撰写的“基合金”(师昌绪、柯俊、R.W 卡恩主编《材料科学与技术》丛书第8 卷)一文指出:“在材料领域中,还没有任何材料像那样潜力与现实有如此大的颠倒。

  合金密度低,是实际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电磁屏蔽效果好、抗震减震能力强、易于机加工成形和易于回收再利用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3C产品以及军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应用潜力,从而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对合金及其成形技术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进行开发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随着“绿色,环保,可持续”的世界发展的主旋律,以轻质和可回收使用为应用特点的合金,日益成为现代工业产品的理想材料,其市场需求也一直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现代科技和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各国对合金应用的推广,不仅消除了人们对使用合金的疑虑,而且使其各项独特优点更加完美,应用范围迅速扩展,特别是汽车零部件的大量应用,电讯产品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以及相关行业的密切合作与技术整合,更使这种新兴材料的市场发展呈现极为乐观的前景。

  的定义

  1828年被发现的银白色轻金属,无磁性。原子序数12,化学代号为Mg,电子结构为2-8-2,为六方最密堆积晶体结构。熔点(M.P)为650℃,沸点(B.P)为1107℃(2024.6°F)。为地壳第六丰富之金属元素,为海水中排名第三之金属元素,也为地表含量第三之常用金属元素。工业生产始于1886年的德国,1990年全世界生产235万公吨。最主要的用途为:铝合金元素添加,钢铁脱硫及除氧剂,以及制造合金。

  的合金元素

  最常见的合金元素为铝(Al)、锌(Zn)、锰(Mn)。合金的基本原理如下:

  铝(A):添加3-10%时其硬度与强度随添加比例增加。铸件含5~10%Al时对热处理有较佳之响应。

  锰(M):添加少量可改善腐蚀抗,对机械性质效应极少。

  锌(Z):最多达3%,可改善强度与盐水腐蚀。Mg-Zn-Zr合金可含6%的锌,以提供高强度与良好延展性。

  稀土元素(RE)或钍(Th):中高温强度需求时添加,合金中通常并含锌与锆,如EZ33A-T5,HK31A-T6。

  银(Ag):若高温强度需求时添加,同时可添加稀土元素(RE)、钍(Th)与锆(Zr),如QE22A-T6。

  合金分类

  合金可分为铸造合金及变形合金,可细分为Mg-Al系、Mg-Zn系、Mg-Mn系、Mg-Li系、Mg-RE系、Mg-Th系等。按合金组元不同分为AZ系(Mg-Al-Zn-Mn)、AM 系(Mg-Al-Mn)、AS系(Mg-Al-Si-Mn)、AE系(Mg-Al-RE)、ZK系(Mg-Zn-Zr)、ZE系(Mg-Zn-RE)等。我国早期的合金牌号为铸造合金(ZM)、变形合金(MB)、压铸合金(YM)和航空合金等。我国铸造合金牌号ZM1~7、ZM10 等,早期变形合金牌号MB1~3、MB5~8、MB102010-6-22等。

  合金特性

  合金的下列独特优点使这颗材料领域的新星更加熣灿:

  1、重量轻:在同等刚性条件下,一磅的坚固程度等同于1.8磅的铝和2.1磅的钢。同时,能制出与铝同样复杂的零件但重量仅较后者轻三分之一。上述特性对于现代一些手提类产品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车辆,这一特性将显著地减少其启动惯性,并节省燃料消耗。

  2、吸震性能高:有极好的滞弹吸震性能,可吸收振动和噪音,这对用作设备机壳减小噪音传递,和提供防冲击与防凹陷损坏是十分重要的。

  3、尺寸稳定性:这是的特点之一。当它从模具中取出时,产品只有很小的残余铸造应力,因此,它无需退火和去应力处理的必要。而在加载情况下,这种金属也能呈现很好的抗蠕变特性。例如,AM压铸件在超过120℃条件下承受100小时,只有0.1%~0.5%的总伸长。

  4、自动化生产能力和高的模具寿命:由于熔融的不会与钢起反应,这使得它更易于实现在热室压铸机中进行自动生产操作,同时也延长了钢制模具的寿命。与铝的压铸相比,铸造模具寿命可比前者高出2~3倍,通常可维持20万次以上的压铸操作。

  5、良好的铸造性能:在保持良好的结构条件下,允许铸件壁厚小至0.6mm。这是塑料制品在相同强度下,无法达到的壁厚。至于铝合金也要在1.2~1.5mm范围下,才可以和相比。另外,合金在长时间使用及温度升高不会产生组织变化,低温(-10℃以下)时,亦无脆裂问题。

  6、高的模铸生产率:与铝相比,有更低的单位体积热含量,这意味着它在模具内能更快凝固。一般说来,其生产率比铝压铸高出40~50%,最高时可达到压铸铝的两倍。

  7、良好的切削性能:比铝和锌有更好的加工及切削特性,这促使成为最易切削加工的金属材料。

  8、可回收再用:合金材料取得不虞匮乏,自海水即可提炼,不会有原料不易取得之问题。另外,合金不良品可完全回收再提炼,并作为AZ91D、AM50或AM60的二次材料进行铸造。由于压铸件的需求不断提高,可回收再用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符合环保的要求,使得合金比许多塑料材料更具吸引力。

  9、高散热性:合金有高散热性能,适合现今设计密集的电子产品。合金热传导性比一般结构金属的要好,可供热源快速的分散。笔记型计算机一旦过热便易使系统不稳,目前的散热方式是在工程塑料外壳内,以热管导开热源、加装鳍状热片,或风扇做强制对流等,故热传导能力为塑料150倍以上的铝合金,是未来高级笔记本电脑的最佳选择。

  10、高电磁干扰屏障:合金有良好的阻隔电磁波功能,适合现今发出电磁干扰的电子产品。例如NB用工程塑料外壳不具电磁屏蔽功能,需加装如镍或铜的电磁波吸收物质,才能使外壳具防电磁波功能。加装吸收物质的工程塑料,在数百MHZ的CPU工作频率的吸收能力为55db,而铝合金的吸收程度可达全频率范围100db 以上,可谓完全吸收,不需再有其它防范措施,因此可大幅降低成本。另外,合金也可对行动电话所发射的电磁波做有效的阻隔,将可降低电磁波对人脑的影响。

  11、其它特性:除上述主要特性外,合金还具有长期使用条件下的良好抗疲劳,以及低的裂纹倾向,和无毒、无磁性等一些特点。

  上述性能优势,使合金势不可当的成为现在及未来最有价值的新兴应用金属材料。

  发展回顾

  1808年科学家在实验室制得纯,1886年合金在德国开始工业化生产,1930年德国首次在汽车上使用合金73.8Kg;1935年苏联首次将合金用于飞机生产;1936年德国大众使用压铸合金生产"甲克虫"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零件,1946年达到单车合金用18Kg;1938年英国伯明翰首次将合金运用到摩托车变速箱壳。20世纪40年代皮江炼法发明,由于工艺简单,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使全世界的原产量大幅增加。而这些合金也在战争中使用的最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上频繁使用合金。这也是合金使用的高峰期,那时数千吨的合金板材(为了简洁起见,除非给出具体的名称,合金将被称为“”)、挤压件和铸件被生产。但是直到现在差不多近80年以后,的使用尚未实现、或者说满足其工业,民用或军事应用的潜力。汽车行业在过去的十年中使用了的数量增加了四倍,但新的潜力的开发和军事应用却很少。

  由于的低密度和实用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 - 1945)期间,人们大量的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应用包括示踪剂、燃烧弹和弹药(目前为止也依然在这些领域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能够高速、大范围、大容量的向远处的战区提供部队和物资变得至关重要。由于早期的往复式和喷气式发动机的动力限制,因此人们使用来减轻重量以增加有效载荷和范围。事实上,从1941年到1944年,13个国家建立工厂来满足供应军事需求。在这期间,也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应用:例如开发了由AZ31和ZK60制备的支撑梁和由AZ31板材做顶层甲板组成的8.5英尺×25英尺的空中交付平台,该平台能够处理高达17000磅的货物,在各种地形下落时几乎没有损坏。到目前为止,的最大的用途是用于军用飞机机身和机翼蒙皮,结构框架构件,车身板,装饰板/地板,支架,发动机压缩机外壳,变速箱外壳和起落架的板材,板材,锻件,挤压件,管材和铸件车轮。

  当时,在很多飞机上广泛使用元素,那时最主要的代表实例就是B-36轰炸机的设计,被称为“世界的奇迹”。B-36轰炸机使用了5,555公斤(12,200磅)的板,覆盖了25%的外部机身;700公斤(1,500磅)的锻件和300公斤(660磅)的铸件。 在B-36之后,B-47使用了5,500千克(12,000磅)

  二战后,军队对的需求急剧减少。美国的产量从1943年的18.4万吨下降到1946年的5300吨。更好的飞机设计和更强大的发动机减少了对元件的应用,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完全摒弃对的应用。 但是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又再次被重用。到1951年底,美国政府组建的工厂上线。应用的范围从深冲AZ31制备的MB-2救生工具包(在1947年至1960年期间生产15000个)到Sikorsky H-19 Chickasaw大型旋转翼飞机,并且H-19是所有飞机中使用铸件和薄板所占比例最高的(按重量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用于导弹和军械部件。美国开发了一种使用做弹壳的105mm穿甲弹,现在仍在使用。猎鹰GAR-1是一种空空导弹,于1956年首次投入使用,含有90%的结构;稳定器框架是AZ91B压铸件,方向舵ZK60AT5锻件,弹身是厚度为0.040的AZ31B-H24钢板和ZK60A-T5钢管。

  那时,陆地车辆也大量的使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越战期间(1959-1975)主要使用M-274“骡子”运输车,作为前线弹药和补给运输车。M-274重量只有870磅,可以在90-150英里的范围内运输1000磅。它的轻量化是由铸造轴壳体和车轮以及挤压合金平板实现的。

  另一个越南战争时代使用成分的陆地(和海洋)运输工具是M116“赫斯基”两栖运兵车(1957-1973):17叶散热器冷却风扇和排气百叶窗,以及底盘和车顶结构都由制成。60磅的底盘覆盖24.8平方英尺,由11.1英寸宽,1英寸厚的AZ31B挤压件组成。M113布拉德利装甲运兵车(1960-1984)具有类似的底盘,甚至用锂合金(14%的锂和2%的铝)。改进版型号为M113的XM474E2型导弹运输车有两个11英尺长,10英寸宽的挤压通道,每个重量只有85磅,可以支撑总重量为16000磅。

  应用中的问题

  单纯的低机械性能和弹道性能不足以降低的使用量。但是可见的腐蚀性和可燃性却能极大的限制了的使用。并且这个问题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就显露出来了。可燃性的问题是来自于燃烧武器中的的大量使用,但是更多的是来自高中课堂上的条的照明实验。腐蚀问题的认知则不是那么简单。众所周知,具有较差的一般腐蚀和电偶腐蚀阻力,这很大程度不利于设备维护和产品长寿命。即使在保护性熔覆气体和阻隔涂层的高纯度铸造的技术发展下(例如Dow17®阳极氧化),产品的正常使用也会导致磨损和磨损引发腐蚀的机械损伤。不良的设计涉及不同金属的连接和裂缝导致水分的聚集更加剧了这个问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轮的点蚀;这也迫使美国空军用铝合金替换所有飞机轮子。1987年,美国陆军材料技术实验室腐蚀与防控中心(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最近的一个先行者)主办了一个关于军用硬件使用寿命的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腐蚀问题。在会议上,关于的应用前景得到认可,确定是发动机零件合适的材料,但是确保部件的腐蚀问题是推进其应用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要推进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就必须解决腐蚀问题,而生产过程控制、产品的良品率、受保护部件和后期维护则是克服腐蚀问题的关键因素。

  由于元素极为活泼,合金在熔炼和加工过程中极容易氧化燃烧,因此,合金的生产难度较大;合金的生产技术还不成熟和完善,特别是合金成形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现有工业合金的高温强度、蠕变性能较低,限制了合金在高温(150~350℃)场合的应用;合金的常温力学性能,特别是强度和塑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合金系列相对很少,变形合金的研究开发严重滞后,不能适应不同应用场合的要求。

  问题的解决

  五十年的应用实践让科学家们认识到应用的局限性比较明显:接触反应,差的耐腐蚀性和低拉伸强度。此外,低温成形性差,断裂韧性低,高温蠕变响应差和成本问题也是其应用的限制。

  腐蚀是一个长久的问题。对于腐蚀问题,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其主要有电偶腐蚀和一般腐蚀两种情况。对于电偶腐蚀,高纯度合金可以通过限制Fe,Co,Ni和Cu的含量显着改善了其耐腐蚀性。对于一般腐蚀,可以通过限制与腐蚀性环境接触,现代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电化学电镀,转化涂层,阳极氧化,气相沉积工艺,激光表面合金化/包覆和有机涂层。涂层解决方案如Tagnite®阳极氧化自1996年以来,就被用在西科斯基CH53海军直升机,普惠F-22,海洋远征部队车辆(EFV)和波音阿帕奇直升机等的元件上。此外,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开发了冷喷涂技术,成为一种成本效益和技术上都可行的解决方案,用于组件的现场修复和表面保护。除了合金设计和涂层,工程师现在还通过优化接头设计,采用绝缘金属,控制制造过程和定制维护计划来减轻腐蚀。

  随着含有稀土的合金系列(AE,AX,AJ,WE和Elektron系列)的研究,合金的强度基本得到了解决。WE合金(Mg-Y-稀土)具有较高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优异的耐腐蚀性以及在高温(高达250℃)下保持其强度性能。Elektron合金,如Elektron 21和Elektron 675具有与其结构相当铝合金一样的高强度。此外,强度问题也可通过铸造和锻造领域的创新加工技术解决。触变成型,双辊铸造,快速凝固和等通道角挤压已被广泛研究,通过细化晶粒尺寸,从而增强合金。

  产业链中涉及的另一重要研究领域是合金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制品全生命周期评价。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把合金二次资源再生利用作为本国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液态法重熔合金是合金二次资源再生利用的主要方法,但熔铸过程的阻燃保护剂涉及到具有严重温室效应的以SF6为组分的保护气体。面对这一现状,国外虽然开展了SF6 替代气体的研究开发,但由于迄今难以获得与SF6 媲美的保护气体,人们又把目光转向研究开发能将含SF6保护气体有效回收循环利用的技术,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SF6的排放。此外,制品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效益评价伴随着合金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的一个迫切要求。对我国而言,由于原生产技术的落后,其环境负荷大小不仅成为国内日益重视的环境问题,而且也受到国外高度关注。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共 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推荐
最新信息
关于我们  |  诚征英才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陕镁集团_陕西省镁金属电子商务中心版权所有
陕ICP备16014093号-1

Copyright @ 2011-2016 Shaanxi e-Commerce Center of Magnesiu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