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大连爱镁瑞电池有限公司、江苏中科天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尼泊尔灾区准备的镁/空气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送达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单位,以支持我国搜救人员和前方记者在尼泊尔地震灾区现场工作使用。
4月25日尼泊尔8.1级强震发生后,中科院机关紧急联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办公室,协调镁空气电池等应急储备电源参加尼泊尔救灾事宜。26日晨,燃料电池研究部部长孙公权研究员接到消息后,立即磋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参股企业大连爱镁瑞电池有限公司、江苏中科天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实了行动方案。随后,DNL0305组和公司人员快速准备出50余台(套)电池,并根据使用需求赶制了前方用电设备专用的供电接口,由孙海研究员等4人当夜分别从大连和江苏送往北京。我所办公室、经管办、综合处等部门全程参与协调沟通电池准备和运输等事宜。
此次提供救灾的镁/空气电池是根据庐山抗震救灾实战经验开发出来的新型号,干重仅370克,体积0.85升,可以使用自来水甚至河水、污水作为电解液,其自带的LED灯可持续照明90至100小时,一次可为20部智能手机充电。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可以作为移动电站,除可用于通讯、照明外,还可为笔记本电脑、摄影机等大功率用电设备持续、不间断提供电能。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孙海介绍到,与传统电源相比,这种电池比能量高,不污染环境,可移动性强,放置数年都不需要日常维护,非常适合在救灾前线等艰苦环境下使用。“根据救灾前线的实际需求,我们还会继续为灾区提供更多性能可靠的应急电源。”他说。
据了解,大连化物所研发的这种大容量、高比能量电源曾在2013年“4·20”芦山地震中立下汗马功劳。当时,500余台电池运达灾区后,成为名副其实的“光明使者”,在灾区救援部队、应急指挥部门中备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