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依镁而立,因镁而兴。镁产业的厚重历史积淀,让这座城市处处都烙印着“镁”的痕迹。2013年,全市镁质材料总产值实现850亿元,深加工产值595亿元,外贸出口实现9.86亿美元。镁基地内镁质材料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近220亿元,企业总数达800多家,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达17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99家,税收超5000万元企业4家,产品涉及14大系列300余种。
镁产业蓬勃的发展态势,在大石桥市这片热土上勾勒出诱人“镁”景,折射出镁产业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可持续发展历程——
依托资源,打造特色支柱产业
2011年9月,营口国家镁质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简称镁基地)通过科技部复核。在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大石桥市作为镁基地核心区,承担了镁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镁基地建设按照“多元化、高端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思路,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工业化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镁质材料高新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已形成了集勘查、开采、加工、选冶、销售为一体的镁质耐火材料、金属镁及镁合金、镁质化工材料和镁质建材四大产业体系,把资源优势转变成了较强的经济优势,镁产业凭借资源优势和规模效应已成为大石桥市经济发展的主导支柱产业,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十二大示范产业集群之一。
近两年,大石桥市坚持实施“科学规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提升装备水平,拓展应用领域,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2013年,镁产业总产值850亿元,比2011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20%;精深加工产品产值达595亿元,深加工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镁质耐材国内市场占有份额达60%以上;产品远销美洲、欧洲、东南亚等95个国家和地区。镁产业发展实现了六个国内之最,即镁产业装备总量和水平第一、镁质材料高新技术产品种类和产量第一、镁质材料三资企业数量第一、定型和不定型耐材产品产量第一、高品位电熔氧化镁产量第一、镁质耐火材料出口创汇第一。
依靠科技,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为了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石桥市坚持在产品科技创新上做文章,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
大石桥市政府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10家高校院所建立全面的科技合作关系,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聘请北科大校长徐金梧、中国工程院院士段雪等23位专家为市政府科技发展战略顾问,并与东北大学共同成立了镁质材料研究院,积极为企业搭建科技合作平台与技术转移平台,带动250家镁质材料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鼓励企业引进、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组建企业或校企合作科研机构;创建各类科研机构50余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达16家;涉镁企业自主创新的《农业用硫酸镁国家标准》和《铁水脱硫用搅拌头行业标准》在全国颁布实施。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以中型企业为骨干、以高校院所为依托的镁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培育企业,壮大主导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的发展,一大批镁制品企业已在镁都沃土上深深扎根,并通过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完善了镁产业链条。为使镁产业发展形成集聚效应,提升产业发展后劲,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市委市政府重点加强了镁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通过不断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使园区规模迅速壮大,效应凸显。以高镁园为例,目前,园区已实现七通一平,通过将高端镁耐材、镁合金、镁化工、镁建材等项目的集中摆放,园区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有效提升,延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利共存、共同发展。
镁基地现有镁质材料企业800家,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有生产设备2521台(套),镁质及镁铝、镁锆、镁钙、镁铁等烧成砖年生产能力150万吨,镁碳等不烧砖年生产能力200万吨。先后有奥地利奥美公司、韩国浦铁炉材株式会社等30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到镁基地投资,组建三资企业132家,形成了以资源为依托,以精深加工产品为主导,以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的原料加工、烧成砖、不烧砖、镁化工、电工级氧化镁粉、镁金属制品六大专业集群。镁产业固定资产总值由2011年的180亿元发展到2013年的220亿元,年均增长率13%。
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支撑,大石桥市镁产业正逐步朝着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多样化方向稳步发展。丰富的镁资源储量、雄厚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市场前景,无不向世人昭示着——“镁”景这边独好。
原文标题:镁”景这边独好——大石桥市镁产业可持续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