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窟野河溯流而上直至乌兰木伦河不足300公里的狭长地带,自古人烟稀少、土地贫瘠。然而,这片贫寒的土地却蕴藏着足以震惊世人的力量——神府东胜煤田,已探明储量2236亿吨,远景储量10000亿吨,占到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5。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应运而生,这座不断铸就着“中国煤炭梦想”的特大型现代化矿区在此巍然崛起,用科技创新在荒漠上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乐章。30年来,神东完成了一场伟大的煤炭工业革命:创造了中国企业新纪录99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80项。
创新融入员工血液
技术的历史性革新固然是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但是小改小革是员工在生产工作中的发明创造,貌似不起眼,但每一项小改造、小创新都对企业发展有益。
神东煤炭集团设备维修中心二厂有个酷似孩童们玩“小火车”的“轨道”,十来米的铁轨上奔走着数辆机车,在循序反复中做着维修机电设备的大事情。
工作人员张进宇说:“这台被称为JOY电机环形维修流水线,是由公司员工自发研制的,可以提高44%的维修效率。”
据悉,这套流水线设计理念根据其维修工艺流程所制定,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可移动式维修工作台、环形轨道、部件清洗台、检测工作台、立体货位存放架。在维修过程中对每一道工序进行定岗定位与定时管理,在维修过程中上一道工序完成后将移动平台移至下一工位,由下一道工序人员管控上一道工序的质量,这种流水作业消除了工序交叉、吊车等待、反复取送工具等不利因素。通过对比,原来维修一台36千瓦电机需8小时完成,经采用本套流水线后,仅需4个多小时便可完成。
诸如此类的科技创新在神东还很多,从设备维修中心二厂连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立柱拆装机、采煤机截割电机空载测试装置,到设备管理中心检测实验室最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用于带式输送机滚筒轴的全轴穿透探伤检测方法;从世界首套快速掘进系统及后配套设备的成功运行并创首月掘进1505米进尺新纪录,到沿空留巷科研项目在榆家梁煤矿的成功实施,再到首台管路吊运防爆胶轮车的投用……多年来,神东立足世界前沿水平,创新采煤技术,形成千万吨矿井的核心技术体系,始终秀于世界煤企之林,成为行业领跑者。
数字化成矿井发展风向标
密布于锦界煤矿井下的4.5万个探头传回的实时数据,将人员、机械、环境组成了一张巨大的物联网。在地面的中心计算机和显示器上,井下各系统和设备运转情况、瓦斯含量、风速、涌水量以及各类安全控制状况一目了然。
作为煤炭行业的“领跑者”,神东煤炭集团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和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将数字矿山建设推上日程,从而实现生产集约化、技术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精益化、决策智能化、装备自动化、作业标准化、环境生态化。
2011年4月,神华集团提出了数字矿山建设思路。当年的5月23日拉开了数字矿山建设的序幕。2012年2月,神华数字矿山规划通过专家验收,指导性文件颁布实施。同年8月,数字矿山锦界示范矿井项目启动。2013年12月27日,数字矿山锦界示范矿井正式上线运行。
该项目真正实现了减人增效,为生产组织优化和节省人员提供了空间。提高了设备开机率,减少了各生产系统的设备停机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设备生产效率。实现了生产的精细化组织。实现了按需通风,运输车辆一次下井完成多个任务。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形成了井上、井下高仿真三维应急救援系统,实现了远程诊断和监控,由专家会诊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在线提供技术支持。
自1985年开发建设,地跨蒙、陕、晋三省区,拥有19个矿井,矿区整体产能达到2亿吨。神华神东煤炭集团依托神华集团矿电路港一体化、产运销一条龙运营模式,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建设方针,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形成了“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的新型集约化安全高效千万吨矿井群生产模式。从1998年开始,神东煤炭集团煤炭产量每年以千万吨速度递增,2005年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亿吨煤炭生产基地,2011年原煤和商品煤总量均突破2亿吨,成为中国首个2亿吨商品煤生产基地。矿区开建以来,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02以下。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经济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内第一、世界一流水平。
领跑世界煤炭工业十年、二十年乃至永远,已经成为了神东人不断奋争的原动力,放眼未来,神东人正沿着“煤炭梦”踏步前行。